5月4日到来之际,一段抗日战争的历史再次摆在了云南人民的面前。1942年的5月4日,日军飞机空袭了云南保山,这座小城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了现代化武器的伤害。
“保山正阳北路南边,有位姓陈的少妇,正抱着3个月的孩子坐在小凳上喂奶,还来不及逃命就被炸弹弹片将头颅齐肩削去,头不知飞落何处,身子还坐在凳子上,而怀里的孩子还用小手抓着母亲的乳房吃奶。”这是《抗战中的云南历史画卷》中有关保山惨案的一节描述。
70年前的那个“五四”,对于保山这座毗邻缅甸的边陲小城来说,是一个让无数青春与生命戛然而止的巨大灾难的标志。乌压压飞来的一群日本飞机,投下了各种式样的炸弹、燃烧弹甚至细菌弹,让边城一半以上的人口在惨烈的爆炸和烈火中死于非命。
后方变成了前线
提起抗战时期的云南,人们往往会不加思索地联想到“大后方”这个词。要不是大后方,美国陈纳德统率的“飞虎队”也不会以此作为重要的军事基地,那些在动乱中千里跋涉、一撤再撤的知名高等学府的师生们也不会在这里得到喘息之机,建设起辉映历史、泽被后世的西南联大。
然而,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后方和前线之间,其实只有咫尺之遥。瞬息万变的战局,敌我双方消长的态势,随时可以将后方一举调转为前线。保山,这个长期鲜为人知的边城,70年前,就因为中国远征军入缅初战失利而一下子被推到了抵御外侮的前线。
1938年武汉和广州失守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为艰苦卓绝的相持阶段。苦苦支撑的抗战大局,需要外部可贵的支援,滇越铁路、滇缅公路的重要意义凸显出来。日军出兵越南切断滇越铁路之后,滇缅公路便成了其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先是单兵突袭,派遣飞机狂轰滥炸。1938年9月28日,日军飞机首次轰炸昆明,拉开了日军企图从空中征服云南的帷幕。从此,一直到抗战胜利,云南先后被508批(次)共3600多架(次)日本飞机的轰炸和空袭,死亡阴影笼罩在这片美丽富饶的红土高原上。
保山,距昆明700公里,古称永昌,素有“扼滇西之门户,居两江之要津”之美誉,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滇缅公路上不可逾越的要冲,前有怒江,后有澜沧江,两江夹峙,易守难攻。
保山古城上空出现日本飞机的魔影,是在1941年1月3日。那一天,9架日机从越南海防起飞,预定目标是保山境内滇缅公路必经的功果桥。谁知,浓稠的白雾将功果桥一带包裹得严严实实,不露真容。日机驾驶员临时起意,改变目标,飞往保山县城。午后2点40分左右,日机穿过云层,呼啸着冲向毫无防备的保山,50多枚炸弹一连串地丢了下去,古城第一次遭到了现代化武器的重创,死89人,伤128人,房屋毁273间,损256间,损失惨重。
保山和云南其他地方一样,再也不是无忧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已经将战火延烧到这片祥和的土地上了。
空中飞来了索命厉鬼
单纯的轰炸并没有解决问题,日军切断滇缅公路的战略目的并没有达到。于是,日本军部决定釜底抽薪,攻取缅甸,进军云南,彻底解决滇缅公路的问题,逼迫中国投降。英国占领之下的缅甸,遭到了日本虎狼之师的猛烈攻击,危在旦夕。为支援英军抵抗,更为了保证滇缅公路的畅通无阻,中国政府决定派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3月,由第5军、第6军、第66军等组成的10万中国远征军沿着滇缅公路,浩浩荡荡开入异域与日寇作战。由于英国抵抗意志薄弱、英军配合不力及自身指挥系统的缺陷、混乱等诸多原因,中国远征军将士虽然浴血奋战,戴安澜等人壮烈牺牲,但最终功败垂成,失败而归。
风云突变,战火很快烧进了中国的国门。从缅甸撤退的远征军,还有很多缅甸华侨,人车交混,拥塞于蜿蜒曲折的滇缅公路之上。日军不依不饶,尾随其后。值此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军政当局的指挥调度再次暴露出疲软、无序、低效、无能的弊端,眼睁睁看着边境局势一片混乱而束手无策,既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也没有进行必要的疏散。一场空前的浩劫从天而降,几乎给边境要地保山带来灭顶之灾。
5月4日,保山城内一片热闹景象,而城外的滇缅公路上不断涌来难民、难侨、伤病的队伍,负责守城防御的是所谓的“息烽部队”,即龙奎垣率领的第六混成旅。与其他地方武装一样,该部纪律涣散,对维护秩序不感兴趣,倒是对设卡收费极为热心,忙着在城外的公路上大发国难财。
那一天,保山城恰逢赶场的集市日,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上午10时,省立保山中学、县立保山中学和华侨中学的师生1000余人,云集保岫公园,举行“五四”庆祝大会,活动十分丰富,抗日演讲、诗歌朗诵、歌舞话剧、运动比赛,吸引了很多民众驻足观看。据史料记载,西南运输处情报台接到龙陵县紧急电话,称发现大批敌机正向保山方向飞来,急忙给保山县政府打电话,竟然一直无人接听。县长刘言昌不知去向,专司防空报警事务的“息烽部队”正在城外捞钱。那救命的警报声,没有响起,一场毫无征兆的杀戮,降临到保山民众头上。
一直有传言说美国“飞虎队”的飞机要来保卫保山,当第一批日本飞机27架,轰鸣着飞临保山上空的时候,很多民众并没有四散逃命,反而仰望天空中的这些庞然大物,数着数。时间定格在12时10分。日机分三大组,每组9架,呈“人”字形,饿狼捕食般跃出云层,阳光照射在银色的机身上,血红的膏药旗分外刺目。终于有人反应过来了,这根本不是大家期待的美国飞机,而是前来索命的日本飞机,但为时已晚。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日机毫无顾忌,盘旋低飞,投弹扫射,炸弹直接丢进人群,机枪瞄准人堆开火。保山城霎时间坠入血肉横飞、尸横遍野、火光冲天、浓烟蔽日的人间地狱之中。
半小时之后,第二批日机也是27架再次窜来,穷凶极恶地发起第二波攻击。可怜保山这座几乎未设防的城市和那成千上万手无寸铁的民众,被日本空中强盗任意屠杀,书写了惨绝人寰的历史一页。翻开那一天亲历者的回忆录,字字血,句句泪,至今读来,触目惊心,历历在目。
刘志声在《“五四”被炸前前后后亲闻》中写道:“我们从大北门入城,沿荷花街而上,这一带稍稍平静一些,偶见三三两两无主死尸卷卧于断壁瓦砾间……昔日火烧肉生意很兴隆的铺面,已是桌翻人亡,死尸有的横在门坎上,有的垂卧案板边,那金黄色的火烧肉块散落一地,不少已被血染红,还沾着点点脑浆。来到三牌坊,死尸愈来愈多,像是山洼砍到的树木,横七竖八,血腥扑鼻,令人心惊肉悸。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浩劫面前,未死的多数已逃离了县城,仍有少数人一边哭天顿地,一边在废墟间寻觅亲人。”
耿德铭在《三个炸弹炸我家》中写道:“我感觉飞机似已离去,立即动身回家。刚从桌下钻出,屋顶两块瓦片砸在身上,我被吓得打了个冷噤。跑过院场,听到西边有痛苦而凄厉的叫声。树下一个被炸断了半条腿的血人,凄厉地惨叫出千般痛楚。门阶前溪流之上躺卧一匹白色死马,背、腹部许多弹洞还在流血。我把书包紧夹在腋下,踏血越尸奔跑,街上的人也都在奔跑,有的背着、抬着或死或伤的亲人,一边跑一边哭着叫着。”
汤汉清主编的《抗战中的云南历史画卷》记载:“县立中学一群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正好排队去参加运动会,时逢日机到达,由于没有防空经验,连忙躲进教室,结果一枚燃烧弹从头顶落下,她们全部葬身于熊熊烈焰,无一幸免。华侨中学的200多名师生,在第一批日机轰炸时,顷刻死伤过半,10多名躲在宿舍里的女生,全被炸弹命中,死于火海之中。”
5月5日,惊魂未定的保山县城再次遭到日机疯狂轰炸。也是在中午时分,也是54架飞机,对已经一片废墟的保山继续施暴,重磅炸弹,连续投掷。惨剧持续上演,生灵再遭涂炭。据《抗战中的云南历史画卷》描述:“保山正阳北路南边,有位姓陈的少妇,正抱着3个月的孩子坐在小凳上喂奶,还来不及逃命就被炸弹弹片将头颅齐肩削去,头不知飞落何处,身子还坐在凳子上,而怀里的孩子还用小手抓着母亲的乳房吃奶。”
有空无防的边城,祥和朴实的民众,在兽性大发的侵略者面前,任人宰割,横遭杀戮,备受欺凌。这是怎样的苦难,又是何等的蹂躏。
血泪浇筑抗日防线
连续两天的轰炸,造成3000多幢建筑被毁,8800多人罹难。这个数字显然比较保守,因为当时城中有大量难民、难侨和伤兵,事后很难准确统计数字。综合各种档案资料,可见损失之巨大,绝非文字可以描述。
据德宏州档案馆所藏档案——1943年12月27日保山县长李国清上报的《保山县被敌摧毁公私财产损失呈》记载:“如去岁‘五四’保山城区之大轰炸,全城一片焦土,毁坏房屋即在3000间以上。缅甸沦陷,回国侨民财物车辆之损失,因侨民迁涉无常,更属无法详细统计。”与此对应,抗战后期出任保山县长的孟立人所撰《保山战时县政》称:“计此次被炸,至为惨痛,死亡人数有主掩埋经查明者有2800余人,无全尸首,而为地方派人掩埋者6000余人。全家人口屋舍完全炸死焚毁者,有之;其为墙壁压倒未掘出者,亦有之。房屋全毁者1967间,半毁者349间,震坏者715间。繁华城市,顿成一片焦土。”
《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描述的更为触目惊心:“尸体堆积如山,小河被血水浸染,数日未绝,断头残体纵横河岸,弥天死尸臭,闾阎碧血凝。数月之后,当滇黔绥靖公署的一支炮兵部队奉命开赴怒江东岸前线路经保山城时,黑暗中一股股血腥气味扑鼻而来,闹得人马皆惊,后来才知道这座繁华的边城,因为被日本航空兵疯狂扫射和轰炸,死伤惨重,造成此状。”
更有甚者,日本飞机还在保山投掷了大量细菌炸弹,致使鼠疫、天花、痢疾等传染病迅速蔓延,整个滇西地区死亡人数超过10万,仅保山一地死亡者就高达6万人。保山,成了了无生机的死城。
保山空袭大惨案之后,人心惶惶,民心不稳,军心大乱。日军趁势突进,以区区292人的兵力轻取腾冲,然后追击溃兵,来到怒江边上。怒江,是横亘在腾冲与保山之间的天险,守还是弃?很多人被日寇的疯狂进攻吓破了胆,主张放弃怒江,放弃保山,退守澜沧江。关键时刻,何去何从,考量着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和胆略。
时任云贵监察使的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先生(1879—1965),临危受命,前来保山前线巡视,他与进驻此地的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一道,研判形势,审时度势,力主坚守怒江,不可轻言撤退,否则定会一招不慎,功亏一篑,满盘皆输。有理有据的上陈意见,得到了高层认同。远征军重振旗鼓,一举全歼了强渡怒江的小股日军,把日军阻挡在了怒江西岸,滔滔怒江,顿成坚固防线,日军使出浑身解数终难越雷池一步。日寇的铁蹄,终于没有践踏到怒江东岸广袤的国土。这为以后中国军队的大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保山孤城血泪,成了激发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守卫家园的动力。李根源在宋希濂的支持下,组织力量,积极赈灾,掩埋尸体,注射疫苗,防止疫病升级。他满腔悲愤,挥毫泼墨,写就了《为保山惨案乞赈通电》:“寇机54架,分两批袭保山。死伤万余,血流沟渠,城中生物尽矣!城既毁灭荡成灰烬,阛阓空虚,行人绝迹。一月之中,死者未埋,浊气熏天,血腥触鼻,乌鸮啄食,野犬随啮,哀哀生民,罹此穷毒。根源此次西行,目睹惨状,哭不成声,爰再事呼吁,尚祈恤念保山民众死事之惨,及保山以一地今后对于全民抗战贡献之重要,切实救济,俾死者得以安丘垄,生者得以荷戈而卫国!”通电发布,反响很大,很快就募得大量善款,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派出援华医疗队,前来救治伤病员。渐渐地,保山起死回生,恢复了元气,也恢复了生机活力。
与此同时,李根源先生以保山惨案为切入点,发表了鼓舞士气、脍炙人口的爱国篇章《告滇西父老书》:“根源生长迤西,滇西是我的桑梓,也是我父老祖宗坟茔庐墓的所在地,现在敌人打进我们家乡来了,看看腊戍撤退后,滇西公私损失奇重。真所谓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看看五月四、五两日,保山遭受兽机的轰炸,颓垣败墙,血肉横飞,迤西重镇,化为灰烬。保山县城立成死市,鸦狗群聚,时疫蔓延,举世闻悉,同声忿慨,百年浩劫,惨不忍睹!根源闻此能不心动?乃奉令抱病西来,冒暑远征。我带来一个衰病老年之身,带来一颗纯洁的赤诚之心,坦白诚挚地希望诸父老共体时艰。凛然于国难、乡难的加深,大家齐心一致,坚定最后胜利的信心,发挥军民合作力量,加紧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加强民众自卫,协助军队,尽到守望、运输、救护、侦察、通讯的责任……但苟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抗战者,虽毁家纾难,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我父老必抱定更大牺牲的决心,始能保住滇西过去历史上的光荣,始能在云南抗战史中占最光辉的一页。根源不敏,原追随父老之后,同心努力以赴之!”这篇抗日檄文,掷地有声,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不胫而走。
日本空袭给保山古城及其人民所造成的苦难,罄竹难书,刻骨铭心。一方面,将侵略者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另一方面,迅速转化成了中国军民奋勇抗敌的动力。正像一个人可以被击倒但不可以被击败一样,滇西人民从来没有屈服于侵略者的淫威和暴行,他们在抗战的最后关头,配合远征军四处出击,屡次重创日寇,终于迎来1945年的最后胜利。
实际上,5月4日当天有一架飞虎队的飞机来得及而起飞,独自一人与空中50多架战机搏斗,后被击落
是的历史上写被击落在龙陵其实不是是掉落在我们邑林小时候听老人说的
抗日的题材应该多普及普及,现在的我们太幸福了,有些人都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了
那时候日军攻不进保山,就用轰炸飞机投放瘟疫鼠疫